种植振兴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宜宾 >>  种植振兴 >> 文章正文 > 返回上级

铺展开“三农”现代化

时间:2022-06-22 12:14:04 来源:宜宾日报融媒体
铺展开“三农”现代化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
  • 宜宾日报融媒体2022-06-22 10:21:43
  • 编辑:陈胜

高县来复镇新南村的稻田里,村民正在管护水稻

宜宾日报记者 庄歌尔

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

“数”说宜宾农业

●2021年,全市农牧渔业总产值583.42亿元,同比增长8.7%;一产增加值356.11亿元,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591元,同比增长10.9%,三项涉农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二位,创历史新高。

●202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47.25万亩、产量达259.77万吨,分别增加6.95万亩、4.47万吨,总量分别居全省第四、第三位,增量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三位,其中酿酒专用粮种植面积达177.6万亩、产量达82.1万吨、一产产值达29.1亿元。

●2021年,落实耕地地力保护等惠农补贴6.2亿元,整治撂荒地2.35万亩。

●2021年,全市休闲农业接待人数达2465万人次,营业收入达79.21亿元。

●2021年,全市现代农业园区主导产业总面积达88.23万亩,辐射带动发展140余万亩,农产品总产量达310万吨以上,带动69.6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6万元、超全市平均水平0.2万元以上。

●举办2021年院士四川·宜宾行系列活动暨宜宾乡村振兴项目推介会,聘请23名院士(专家)作为宜宾市首批乡村振兴特聘专家。

翠屏区思坡镇岷江边的农田里,当地村民趁着好天气,抢抓农时在田间劳作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解决好吃饭的问题,始终是关系民生的一个重大问题。今年 5月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新发展阶段宜宾要努力推动“三农”现代化,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6月17日,一场以“实心干事 科学作为”为主题的农旅技能大赛在长宁县硐底镇龙溪村举行。活动现场,扁担挑粮、拔河、非粮化林下冬大豆种植、耕地开垦锄草比拼等比赛吸引了许多当地村民参加,让他们在娱乐中获得更多农业生产技能,为当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当天还成立了硐底镇村级党员助耕队。当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深入推进撂荒地整治和防止耕地“非粮化”,每个助耕队由1名队长和多名队员组成,他们将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户、监测户生产托管联结,帮助缺劳动力家庭落实粮食生产代耕、代种、代防、代收等农事服务。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我市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持续推进耕地保护、补充和恢复,有力保障了全市粮食增产和丰收。特别是今年,全市各地提早谋划,建立了大春粮食面积、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粱种植面积和撂荒地治理、“非粮化”园地腾退5个“到户台账”,将生产任务逐级分解到县(区)、乡镇,落实到村组、农户最小生产单元。此外,我市通过用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大力推广稻虾养殖、加强产供销的衔接等,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钱挣,切实做到“良田粮用”“藏粮于地”。

南溪区仙源街道长江村村民正在田间劳作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藏粮于技”。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装备等信息技术与粮食生产的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强农人才培养,全面推进粮食优质化、绿色化、特色化生产。

不仅如此,我市还充分运用卫星图斑等科技手段,确保粮食种植面积“无水分”、产量有保障;让粮食生产“机械化”,解决农村劳动力紧缺的难题,也让农业生产变得简单且高效。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逐梦新时代的田野,走在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新征程上,宜宾开启现代农业产业“加速跑”,高规格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多项支持政策,高质量推动现代农业“5+2”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

百姓声音:

高县胜天镇马鞍村村民陈玉友:我种了几十年庄稼,以前耕地犁田对我们农民来说就是一项大工程,费时又费力,现在有了农机帮忙,效率提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