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要闻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振兴要闻 >> 文章正文 > 返回上级

“富美乡村”的宜宾进行时

时间:2022-09-01 16:50:11 来源:宜宾日报融媒体

叶理苇 宜宾日报记者 郭晓娟

兴文县十万亩稻虾产业示范基地 宜宾日报记者 王宇 摄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宜视察时,十分关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他说,大家收入高了、日子好了,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发展下去。

当前,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情况如何?有何成效?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兴文县:

“小龙虾”撬动“大市场”

兴文县润亿澳龙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查看小龙虾长势

近期,兴文县润亿澳龙养殖专业合作社出产的澳洲小龙虾正分批上市。

“今年销售行情看好,小龙虾上市期间,我们每天都会接到上千斤的订单,目前养殖基地正在加紧进行培育。”兴文县润亿澳龙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朝勇介绍,今年基地的小龙虾产量在二十万斤左右,仅一个半月时间,基地就销售了两批次大约四百万只小龙虾。

据了解,兴文县深入推进以稻虾产业为核心的农旅融合发展,推行粮经复合立体模式,打造2万亩“稻——虾种养”核心示范区,实现“一亩田、千斤粮、万元钱”,特别是“兴文石海小龙虾”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逐步响亮后,兴文更是立足品牌效应,加快推动稻虾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产业有了希望,农民有了盼头,在当地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养殖小龙虾的行列。

今年51岁的兴文县共乐镇东阳村二组村民高辉,是村上的脱贫户。脱贫前,他家的水田只用来种植水稻,经济效益不高,一家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高辉笑着告诉记者:“从2020年起,我开始跟着李总一起搞小龙虾养殖,今年我家的产量大概在1500斤,收入起码有10万元左右。现在,这个虾子的品牌打响了,我们都很高兴,以前的贫穷日子再也不会回来了,以后的日子肯定还会越来越好。”

为加快“兴文石海小龙虾”品牌的推广,今年7月27日,总投资3000万元、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小龙虾交易中心在共乐镇正式开业。目前,小龙虾交易中心已经引进30余户养殖大户入驻。今后,交易中心将致力于打造成为辐射西南片区的小龙虾商贸集散中心和综合采集全国供需市场信息、价格趋势的小龙虾信息发布中心。

兴文县是原省定贫困县,于2018年“摘帽”退出。近年来,兴文县除了统筹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还坚持“农业园区化”发展,打造竹、蚕桑、粮油三大基地,发展特色水产、乌鸡、生猪、肉牛四大产业。同时,在聚焦美丽宜居、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的同时,探索建立“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订单农业”等利益联结模式,激发“三农”发展活力。

“我们将以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为抓手,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8月23日,在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兴文县委、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力争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72元,增长10%,预期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屏山县:

东西部协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兴文石海小龙虾

2019年,屏山县这个宜宾唯一的“国贫县”实现“摘帽”。该县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工作主线,作为全县上下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与宜宾市、屏山县与海盐县在产业、人才、信息等方面深化东西部协作,加速推进屏山县浙川纺织产业东西部协作示范园、平湖时尚产业园、茵红李产业示范园、蚕桑产业示范园4大园区建设,推动了屏山县高质量“摘帽”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屏山县东西部协作经验在全国被推广。

记者从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屏山县坚持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围绕推进共同富裕的“三农”现代化目标,秉承生态循环农业理念,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屏山县已有2万余亩茶叶、茵红李实现提质增效,新培育茶叶、果酒、竹笋等精深加工企业13家,新建种养循环示范点7个,新获得有机农产品转换证书6张,马湖府古城、龙华八仙山、龙神沟等农文旅融合项目正加快推进。今年上半年,屏山县一产增加值增速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8%,排名均居全市第一。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与屏山县结对的,除了浙江嘉兴海盐县,还增加了嘉兴秀洲区和嘉兴港区。

据屏山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涂堂玮介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该县印发《屏山县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组织动员县乡村三级干部、驻村工作队、网格员1100余人,对全县64787户农户进行了全面排查,全面跟踪掌握返贫监测对象情况;投入衔接资金2.3亿元,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1亿元,全力促进农民增收;投入资金3900万元,实施项目11个,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援建帮扶车间19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3953人;同时,全力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建,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达标”工程,加快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涂堂玮说:“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抓好问题整改、群众增收,进一步压实责任、细化措施、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确保圆满通过中、省年度考核评估和省级交叉督导,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市:

各项工作推进有序、亮点纷呈

民心所向,忧之念之。民康物阜,盼之行之。

兴文县、屏山县只是宜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的缩影。

在位于屏山县王场工业园区的宜宾天之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加紧工作本报记者 王宇 摄 

记者从宜宾市乡村振兴局获悉,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各项工作推进有序、亮点纷呈,我市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衔接资金使用管理做法在全省推广。

据悉,今年以来,我市紧盯“两个高于”“一个不低于”目标(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脱贫家庭生产经营性收入增幅不低于10%),从产业扶持、消费帮扶、促进就业、强化兜底等方面下手,努力克服疫情、旱情、高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

产业增收环节,“点面结合”提质增量。一方面,抓全市“5+2”主导产业、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特别是发挥281家各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作用,稳步提升脱贫群众在收益分配中的占比;另一方面“量体裁衣”抓好脱贫群众收入“1+N”产业,认真分析每户脱贫户的收入状况,制定增收方案,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技术、物资、用水等方面难题。

消费增收环节,“多头出击”连通市场。坚持“粮头食尾”方向,发展农业产业全链条,重点打造“三品一标”农产品570个,五粮液、天府龙芽、宜宾芽菜等金字招牌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打造农耕文化、特色菜品、避暑胜地等乡村旅游景点,推出大雁岭酒都夜宴、安石有渔、共乐龙虾等网红打卡点,策划“一日游”“周末游”“周边游”等多个乡村旅游线路,让农副产品在家门口实现销售;培养电商大军、抖音大咖等专业队伍,动员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和市县乡机关食堂采购“帮扶产品”,2022年累计销售“帮扶产品”近12亿元。

务工收入环节,“四个一批”保障就业。摸清家底、精准锁定20.7万脱贫劳动力基础信息,采取动员外出就业、优先支持三江新区就业、安排公益性岗位、稳定就近就业的“四个一批”措施,着力在全面拓展脱贫人口外出就业渠道、全面承接返乡脱贫人口就地就业上下功夫,全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加大帮扶车间扶持,目前,全市已完成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15.2万人。

兜底保障环节,“缺啥补啥”分类救助。对无劳动能力的脱贫群体采取低保兜底,对突发严重困难的落实临时救助,对半劳动能力低收入脱贫群体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目前,全市有公益性岗位13292个、保障低保对象7.97万户15.19万人,临时救助困难群众1.12万人次、帮扶特殊困难群众2.83万人次。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由兴文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