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是我省冬季主要油料作物,均为秋播种植。油菜早薹早花是指油莱在冬前或冬季就抽薹开花的现象,属于一种非正常表现,如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会对产量有严重影响。据农户反映,今年播栽的油菜早薹早花现象较往年突出。宜宾市农科院12月组织油菜科技人员进行调查,部分早栽油菜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早苔早花,早栽油菜平均早花率达到9.58%,个别地块早花株达到30%以上。现把今年油菜早苔早花原因与防治措施分述如下,供生产技术指导参考。
1 今年油菜早薹早花特点
据调查,今年并非所有地块的油菜都出现了早薹早花。今年早薹早花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早播早栽的发生较重,迟播迟栽的发生较轻;二是薄土瘦地发生较重,厚土肥地发生较轻;三是施肥浇水不及时的发生较重,肥水管理到位的发生较轻;四是不同品种发生的程度不同,有的品种发生较重,有的品种发生较轻。
2 今年油菜早薹早花的原因分析
油菜的一生分为发芽出苗期、苗期、现蕾抽薹期、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成熟期五个阶段。在油菜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一段时间低温才能开始进行生殖生长(春化阶段)。冬性品种一般要经过了20天0~5℃的低温春化阶段,故一般不会发生早薹早花,而春性品种只需经过5~15天5~20℃的温度就可以通过春化阶段。半冬性品种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宜宾、泸州等川南地区油菜一般种植半冬性品种,在正常情况下,平丘区一般在2月中下旬开始抽薹开花。抽薹开花时间的早迟与秋冬天气、栽培管理、品种特性等关系密切。
2.1 秋冬天气原因
秋冬天气影响花芽分化的早晚和速度。今年秋冬温暖少雨是导致早抽苔早开花的主要原因。据宜宾市气象资料,今年10月各区县平均气温18.0~19.2℃,比去年同期高0.4~1.4℃,降雨量13.5~76.4毫米,与去年同期相比除屏山偏多外,其余区县偏少47~78%。11月各区县平均气温16.1~16.8℃,比去年同期高4.4~4.7℃,降雨量3.0~23.9毫米,比去年同期减少37~92%。宜宾周边天气和宜宾类似,均为高温干旱少雨,在这样不良天气下,油菜苗期营养生长加快,时间缩短,生殖生长提前,从而导致早苔早花。
2.2 栽培管理原因
半冬性品种由于春化阶段对低温要求不严,容易通过春化阶段,如果播种过早,易早薹早花;土壤缺水,追肥不及时,生长瘦弱,会促使油菜提前结束营养生长,进入花芽分化而抽薹开花。同时,间苗或定苗不及时,种植密度过大,管理粗放造成营养生长不良,也容易产生早薹早花。
2.3 品种原因
按生育期长短,把油菜品种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种类型。不同熟期类型品种的感温性不同(春化阶段对低温要求不同,时间不同)。早熟类型品种的感温性弱,晚熟类型品种感温性强。因此,早熟类型品种抽薹早、开花早,而晚熟类型品种相对抽薹迟、开花迟。
3 油菜早薹早花的危害
油菜的早薹早花常不能正常结实,徒耗了植株体内大量养分,导致油菜以后的有效分枝减少,花序变短,有效角果变少变小,从而直接影响产量。同时,早薹早花植株因大量养分被消耗,细胞液浓度下降,抗寒能力显著下降,极容易受冻,导致死株、死蕾和花果脱落。
4 防治措施
4.1 减少和防止早薹早花的措施
预防油菜早抽薹早开花,要根据品种特性,适时播种、培育壮苗。早熟品种要适当晚播,及时间苗定苗,加强秋冬管理,开深沟、勤松土,适当增施肥料,及时浇水抗旱,使油菜保持旺盛的营养生长,相应可延缓和推迟生殖生长的进程而避免早苔早花。
4.2 早苔早花油菜的补救措施
4.2.1 及早摘薹
对非正常的早抽薹开花的油菜要及时摘薹。摘苔具有促进下部分枝生长、促进分枝、增加果荚数、提高产量的作用。摘薹要在晴天温度较高时进行,在寒潮到来时不宜摘苔,以免伤口受冻腐烂和感染病菌。当油菜薹抽出并长到15-20厘米左右时可摘苔。用利剪进行,尽量减少伤口面积,以免造成伤口腐烂。摘薹后及时追施适量速效肥料,补偿植株体内养分,促进生长。
4.2.2 中耕追肥
对有迹象出现早薹早花的油菜田块采取中耕松土。中耕松土可以损伤一部分根系,对油菜的生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延缓早薹早花的现象发生。松土还可改善土壤透气性能,有利于油菜植株的正常生长。 结合中耕松土,及时施用速效肥,以弥补油菜植株体内的营养不足,延迟油菜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过渡,防止早苔早花。每亩可施人畜粪50担或碳酸氢铵10公斤,施肥量视苗情而定,弱苗多施,旺苗少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