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治理有序 >>  党建引领 >> 文章正文 > 返回上级

全国“两优一先”先进典型 | 双河镇党委:震后吹响“冲锋号”和“发展号”,筑起震不垮的坚强堡垒

时间:2021-08-29 00:31:50 来源:川观新闻

   2019年“6.17”地震后,震中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党委快速响应,率带全镇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把抗震救灾和地震恢复重建作为全镇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第一时间成为了群众的“主心骨”,筑起了震不垮的坚强堡垒,让党的旗帜在灾区一线高高飘扬,并提前圆满完成两年重建任务,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故事】

   夏日酷暑,口干舌燥,绵糯清爽的葡萄井凉糕可谓时下最“in”。“老板儿,来两个红糖味!”8月10日,双河镇葡萄井旁,凉糕店老板刘昌金忙得不亦乐乎。凉亭摊位后面,青石砌筑的葡萄井水噗噗冒泡,清冽见底。“只要葡萄井还在,凉糕生意就能一如既往红火。”刘昌金满头大汗,笑眼盈盈。但回想起两年前,突如其来的地震导致有着千年历史的葡萄井围栏全部倒塌、主井井水干枯,他仍心有余悸。

   2019年6月17号22时55分,6.0级地震打破了双河镇的宁静。一时间地动山摇,双河镇38090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97283.64万元。

   震后第一时间,“冲锋号”在灾区快速吹响。时任党委书记钟维平迅速成立临时指挥部,直奔受灾最严重的双河老街,救援被困群众。穿着短裤、背心和拖鞋,被称为“最邋遢的好干部”的时任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许中成,来不及换衣服,匆匆赶来,在抗震救灾一线连续奋战四天四夜。“当时非常危险,砖头从头上落下来。但来不及顾及这些,听到有生命在呼救,一心想着赶紧去把人抛出来。”双河社区普通党员彭兴华冒着生命危险,从废墟下救出了3名群众。

震后第二天,一个特别的临时组织——“帐篷党支部”在震中双河镇成立,成为受灾群众的“主心骨”,筑起了一个个震不垮的坚强堡垒。

   长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潘明春介绍,该支部坚持“三包”强堡垒——在每个安置点建立临时党支部,实行临时党支部包安置点、党小组包片、党员包帐篷的“三包”工作机制;建立“三单”聚合力——汇总形成救援物资、帮扶力量、群众诉求三张清单,组建帐篷警务室、设置党员志愿服务点等,第一时间回应群众诉求;实行“三进”安民心——坚持走访慰问、政策宣讲和心理疏导进帐篷,实现救灾政策在帐篷传达、群众需求在帐篷了解、思想动态在帐篷掌握、心理抚慰在帐篷开展、矛盾问题在帐篷解决。“只要看到党旗,我们就找到了组织和依靠。”回忆当时,双河中学安置点群众刘明凤感慨万千。双河社区居民周文智也记忆犹新:“党员干部时不时就来看望我们,心里很踏实很温暖。”

   “发展号”也在灾区快速起航。“我们聚焦‘六位一体’重建总要求,创新推出‘五个一’重建机制:一张表单明政策,一张蓝图推项目,一套机制强力量,一个模式推重建以及一批专家抓监管。”双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卢希介绍,包括挨家挨户帮助老百姓算好补助账、支出账;将灾后重建项目在重要点位张板公示,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创新实践“三包一帮”责任机制,确保受灾镇村、重点受灾户的全覆盖包帮;推行“一个受灾村一个自建委”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群众重建主体作用;聘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对公建项目开展日常监管和技术指导,抽取监理单位对自建户民房重建开展巡回监督管理。

   两年重建任务提前完成——3303户D级危房、3个聚居点、2家医院、2个敬老院、4所学校分期分批完成重建投入使用,72个重建项目全部竣工。“灾区农田、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养老、便民等公共服务功能得到全面提升;震中双河涅磐重生,古城文博综合体等重大项目拔地而起;凉糕非遗、竹文化体验等文旅新业态亮点纷呈,‘两海驿站·文化双河’核心示范打造成效显著,面貌焕然一新。”长宁县委副书记、县重建办主任陈胜军说。

   在卢希看来,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震后双河镇党委坚守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把‘结对共建在一线、党性锤炼在一线、创先争优在一线、感恩奋进在一线’作为凝聚民心的‘拴心绳’。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主动放弃周末和节假日,全力当好人民的服务员、协调员、守门员、引领员,凝心聚力,共抵灾难,两年重建任务提前圆满完成。因此,被授予这个称号是集体的荣誉。”

   长宁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编辑:小小 责任编辑:赖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