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活动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宜居 >>  节庆活动 >> 文章正文 > 返回上级

筠连县团林苗族乡:过节打糍粑 欢喜过中秋

时间:2021-09-17 15:42:20 来源:宜宾新闻网

“不能光使蛮力,也要讲技巧,这样糍粑才打得烂,打得好,才会好吃。”近日,在筠连县团林苗族乡,不少苗族群众开始打糍粑过中秋了,现场氛围十分热闹。

苗族群众正围在一起打糍粑 筠连县融媒体中心叶鼎铭提供

苗族群众正围在一起打糍粑 筠连县融媒体中心叶鼎铭提供

在团林苗族乡杉新村三组村民杨永财的家里,笔者看到,杨永财已经蒸熟了10斤糯米,并且准备好了石臼和舂米的杵。待糯米倒进石臼后,持续用杵头使劲往石臼里面捣。乍一看会觉得很简单,但笔者亲身体会过后,才知道其实还比较难。因为糯米有黏性,每一杵下去都会被糯米黏住,所以再提杵会耗费许多力气。

正在吃糍粑的孩童 筠连县融媒体中心叶鼎铭提供

正在吃糍粑的孩童 筠连县融媒体中心叶鼎铭提供

打糍粑是一件热闹事,周围的邻居都会赶来帮忙。杨永财打完第一波,一些年轻人也自告奋勇帮忙,大家你一杵我一杵,浓浓的邻里情就在这欢声笑语里凝聚。打糍粑过中秋是苗乡祖祖辈辈的传统,一辈又一辈人传承下来,成为了民俗记忆。

“打糍粑是以前老祖宗传下来的,从懂事起,看见年轻人打,我们就跟着打。”杨永财说道。

结构被破坏、变得十分粘稠的糯米 筠连县融媒体中心叶鼎铭提供

结构被破坏、变得十分粘稠的糯米 筠连县融媒体中心叶鼎铭提供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约半个小时,糯米的形态结构被破坏,变得十分粘稠。摆上簸箕,撒上黄豆面,等舂好的糯米被端到桌上时,大家就把糯米拧成一个个团,然后用混合了白糖的黄豆面拌着吃。刚做好的手工糍粑软糯细腻,一口咬下去,混合了黄豆面和大米的清香,嚼劲十足。

打糍粑是我国中秋的一种民间风俗,流行于我国的南方地区,除了苗族外,汉族和土家族等不少民族也都有打糍粑的传统。

编辑:小小 责任编辑:赖武明